警惕的雄性麋鹿。
孫小虎給母鹿準備營養餐。
麋鹿在打鬧嬉戲。
山中草木綠了,麋鹿開始覓食。
編者按:
麋鹿是中國特有且曾野外滅絕的珍稀物種,在我國持續的遷地保護與種群恢復工作下,數量逐步增長。2024年9月,寧夏南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江蘇大豐引進17只麋鹿,試圖在海拔2600米的高寒山地建立新種群。歷經7個月的艱難適應,麋鹿不僅成功越冬,近日,順利誕下4只幼崽,實現我國麋鹿保護版圖向北延伸的重大突破。
5月9日清晨,海原縣最低氣溫僅有5℃,距離縣城7公里的南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更是寒意逼人。陽光穿過山谷,僅存的熱量很快被凜冽的山風帶走。在層巒疊嶂的黃石崖溝深處,寒風更加刺骨,南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萬山管理站站長孫小虎和黃石崖護林點負責人馬效忠依然堅守在山頂,目不轉睛地觀察著遠處的麋鹿群,一站就是3個多小時。
“我們必須盡快找到‘瑞安’?!睂O小虎呼出的白氣在寒風中迅速消散,“它是我們這里誕生的第四只麋鹿幼崽。雖然我們知道它已經出生,但至今還沒親眼確認過它的存在?!弊鳛轳R萬山管理站站長,孫小虎和其他7名同事肩負著守護這群麋鹿的重任。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2024年9月26日,是孫小虎難忘的日子。當天傍晚,17只從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千里而來的麋鹿終于抵達寧夏海原南華山。這些珍貴的“江南客人”被安置在預先規劃的黃石崖溝引種野化放歸區——這正是馬萬山管理站的轄區。
南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科科長虎衛軍介紹,麋鹿是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瀕危等級列為野外滅絕。20世紀初,麋鹿在我國本土滅絕。1985年以后,我國從英國先后引回麋鹿77只,在北京南海子和江蘇大豐進行回遷放養,開展野外增殖擴繁研究。截至目前,中國麋鹿種群已經擴大至1.2萬余只。
“近年來,我國通過遷地保護逐步恢復麋鹿野外種群?!被⑿l軍說,“內蒙古大青山等地已率先實現麋鹿北方野化放歸。而我們這里的環境更為特殊——高寒山地,冬季積雪期長、氣溫低,與南方濕地生境差異巨大。麋鹿能在這里實現野化放歸,標志著麋鹿遷地保護工程在寧夏取得了重要突破。”
孫小虎對這片土地了如指掌。這位在南華山工作近30年的老護林人說:“黃石崖溝引種野化放歸區位于南華山自然保護區中北部,東西寬約2千米,南北長約3.5千米,總面積10935畝。這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大量可供麋鹿取食的植物。水源充足,主要由泉眼水、冰雪融凍水、地表徑流水和地下水構成,形成天然的濕地環境,是麋鹿理想的棲息地?!?/span>
“還真是‘角似鹿、臉似馬、蹄似牛、尾似驢’的‘四不像’?!碑斢H眼見到這些傳說中的“四不像”時,孫小虎更加喜愛它們了。為確保它們適應新環境,保護區做了充分準備:打造野化放歸保護措施、安裝高清紅外攝像監控設備1套、布設20臺紅外相機。考慮到當地嚴寒漫長的冬季,還專門修建了麋鹿冬季避難所和飼草料棚。
“雖然準備充分,但我們要明確身份——是‘護鹿人’,不是‘養鹿人’。”虎衛軍說,“科技手段讓我們既能‘放手’又不‘失守’。我們既要保障麋鹿種群繁衍,幫助它們適應嚴寒氣候,又要避免過度親近影響野化進程?!?/span>
為了照顧好這些珍貴的“江南客人”,孫小虎和黃石崖護林點負責人馬效忠甚至把鋪蓋搬到了值班室,連續值守半個月?!澳嵌螘r間,我們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生怕出一點差錯?!瘪R效忠回憶道,“就盼著能親眼見證麋鹿適應這里的環境?!?/span>
小麋鹿降生,保護區野化繁殖獲突破
4月29日破曉時分,監控室突然響起警報。孫小虎沖進機房,屏幕上的畫面令他熱淚盈眶:晨霧中,新生幼崽正蹣跚吮乳,母鹿溫柔舔舐胎衣。此后10天,四聲初生鹿鳴接連劃破雪山寂靜。
“為確保麋鹿種群健康,我們和東北林業大學開展了深度科研合作,該校博士生團隊長期駐點,開展疫源疫病監測及行為學追蹤。經過適應性馴養后,麋鹿已經基本適應野外種源遷育地的環境。同時,在野外放歸時,我們時刻關注它們的活動情況。在紅外相機配合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巡查,持續監測麋鹿的活動范圍、健康狀況及種群動態,隨時做好野外救助工作。”
經過7個多月的適應性馴養,這群麋鹿安全越冬,4月29日開始陸續誕下4頭幼崽。保護區為它們取名為“瑞祥”“瑞和”“瑞平”“瑞安”,寓意“祥和平安”。“此次繁殖標志著我國麋鹿遷地保護工程在我區取得重要突破,也進一步豐富了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被⑿l軍說。
“‘祥和平安’,每個名字都是祝福?!瘪R效忠撫摸著監測日志上的“祥和平安”四字憨笑著說,“南華山以前差點變成荒山,別說鹿,兔子都少見?,F在生態環境好了,連麋鹿都能安家生‘娃’了。”
虎衛軍也回憶起南華山的變遷,早年林木遭受大面積砍伐,20世紀90年代前還被當作牧場使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南華山的植被逐漸退化,最終成了一座荒山。經過30多年的生態修復,現在森林面積近10萬畝,覆蓋率達30.7%,植被覆蓋度達95%以上?!?020年以來連續實施生態修復項目,栽種云杉、白樺等原生喬灌木樹種,截至目前,已達500余萬株,成活率達85%以上。”虎衛軍說。
“此次成功繁殖驗證了南華山生態修復的成效?!被⑿l軍表示,“新生幼崽將納入野外種群監測體系,通過衛星追蹤掌握其活動規律,為麋鹿保護積累關鍵數據?!?/span>
尋找“瑞安”,完成“祥和平安”拼圖
但眼下有個難題困擾著保護團隊。“我們知道‘瑞安’已經出生,但因為母鹿產前會尋找隱秘草叢生產,幼崽出生后還有‘三天隱蔽期’,‘瑞安’降生在監控盲區,我們還沒找到它。”孫小虎解釋道,“其他3只的生產過程都被紅外相機完整記錄下來了。”
在10935畝的保護區內尋找1只藏在草叢中的小麋鹿,猶如大海撈針。孫小虎在值班室仔細分析電腦上的監測數據,試圖通過“瑞安”媽媽的活動軌跡鎖定大致位置。“紅外相機能幫我們更好解決這個問題,包括位置、體溫、活動量等信息?!睂O小虎說,“去年冬天就是靠這個系統及時發現了一頭麋鹿的異常情況,并及時施救?!?/span>
確定大致方位后,孫小虎讓技術員用無人機偵察,自己則和馬效忠徒步搜尋。3個多小時過去了,他們只看到其他3只幼崽跟著母鹿在曬太陽?!安粚?!”孫小虎突然意識到,“大鹿只有16只,‘瑞安’的媽媽不見了!可能發現了我們,擔心孩子的安全,這會兒回到了孩子附近。”7個月的相處,讓孫小虎已經很了解麋鹿的習性,迅速作出了判斷,立即讓技術員鎖定“瑞安”媽媽的位置。
十幾分鐘后,無人機在溝南側的水源邊發現了目標。當孫小虎和馬效忠翻過兩個山頭,終于看到正在吃奶的“瑞安”時,激動地給虎衛軍報喜:“‘瑞安’找到了!”
望著這溫馨的一幕,孫小虎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這些麋鹿在這里安居,開枝散葉?!?/span>
“未來這里不僅是麋鹿的家園,更將成為科研、科普與生態教育融合的示范窗口。”虎衛軍說,“與內蒙古大青山相比,這里的積雪環境與山地生境更具獨特性,其經驗可為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物種保護提供參考?!?/span>
夜幕降臨,4只麋鹿幼崽跟隨麋鹿群,沒入山林,這里將成為它們成長的家園。
生命總能在堅守中綻放奇跡。從英國到江蘇大豐,從北京南海子到海原南華山,隨著麋鹿幼崽“瑞寶團”的到來,麋鹿回家的故事,正在這里精彩續寫。